網頁

2010年10月30日

【桃園復興】赫威山、烏來駐在所~南北插稜線馬岸鞍部賞山毛櫸O形(1/3)-上午雨中行

到了深秋時分,噢!又到了傳統賞山毛櫸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的天氣再冷一點,就會有賞霧淞或者是高山上賞雪的活動......

一隻雞,只要有飛的夢想和勇氣,就是鳥!一隻鳥,放棄了飛的念頭,就是雞。這是孫大偉打的比喻。


「人生可以掌握在自己手裡的事情不多,可以勉強的時候就勉強;勉強不來的才放手,猜想這句話是補充一下那隻雞的感想。

而我知道我就是那隻一直想飛的雞,別的鳥一眼就會看透我這隻走得既慢還一定飛不起來。

特別是在爬山這件事上來說。我想真是再貼切也不為過。
DSC07503
                                                             

從兩年前走過北插天山,還有去年走過南插天山後,就一直不太敢再回插天山去走走,一方面是當時過去和老弟走的經驗太過於艱苦,再則也不清楚自己現在的程度是不是還可以上的去。

雖然這北插天山的紀錄,一直是我的網誌中點閱排名前幾名,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心理上總很想哪天鼓起勇氣,從滿月園上北插天山,或是走多崖山上北插線,總是顧東顧西的有一點意興闌珊,提不起再次重遊的勇氣。

直到看了Terry的行程介紹後(註一)

「此次南北插稜線馬岸鞍部賞山毛櫸O形,全程含休息約8-9小時。」

比照過登山補給站看的的路線圖後,覺得十分狐疑,總覺得應該沒有這麼快吧,至少以我的腳程來說。

不過也因為上次有參加Terry辦的興農橋登組合山、滿月圓山的美好經驗,還有一點想看看傳說中的金黃色的山毛櫸。

「攜帶物品:一日中級山標準裝備 (餐點自理),照相機(攝影愛好者)(註一)

最後看到這段話。頭稍稍的晃啊晃的,心一橫,終於鼓起勇氣報名。

                                                             

期六的一大早,天空還含著雨絲不斷的下著,車子開在幾乎無人而且濕潤的北橫公路上,呼嘯而過,沿途連狗都耐不住這天氣,看到有車經過就一路狂奔狂吠,像似一起逃離這地方的沉悶。

7:40am,在小烏來收費站和所有朋友集合,看著對岸碧綠且豐沛的小烏來瀑布,總是先舒緩一下氣氛。然後等到了各方聚集的朋友,然後一起出發到北插天山的小烏來第二登山口。

DSC07396DSC07401
DSC07411DSC07415DSC07417

8:20am,依序的在私人停車場整裝後,趁著微微細語下出發。

沿著停車場往上走,瞄了一眼上次走的小烏來第一登山口,繼續沿著產道走,連續過了三個彎後,看到許多布條聚集的地方,也就是到了第二登山口。

登山口資訊:(引用北 橫 沿 線: 登 山 景 點 里 程 表 ~ 登山補給站)

北二高下土城交流道(42公里)-> 出口接台三線15.8公里處 -> 取左續行土城中央路三段,往三峽方向 -> 續前行至台三線21.1公里處 -> 台七線(北橫公路)-> 約20.7K處進入小烏來風景區 -> 走至卡普產道盡頭。

DSC07434DSC07444DSC07447

                                                             

一條路比較緩,今天下雨,選一條好走的來走。」Terry問到。

「沿著這條登山口走,比較緩」信_說;比我想像的瘦高一些,和80x80像素的本人照片 ,有著顯然不同的感覺,頭低低的,緩緩扶了一下帽緣。

這也是我第一次和他一起參加活動,知道信不僅對這北插附近(台灣北部)的山十分熟稔,而且有豐富經驗。除了對台灣地理文史有著豐富的了解之外,也是個超級健腳。

                                                             
2010-10-30google1

過路線後,趁著雨開始走。

時間已經是8:40am......距離剛到小烏來風景區已經過了約1小時,時間感覺上十分寬裕,出發的氣氛也很愉悅。感覺不出有可能摸小黑的味道。

剛開始走的路,泥土路徑上有一點潮濕,但還不至於泥濘,遠比想像中來的好,

去程:入小烏來第二登山口,經赫威山、赫威前峰、水源地、木屋遺址、三叉路口、小烏來古道西段叉路口、馬岸鞍部。

回程:馬岸鞍部、小烏來古道西段叉路口、三叉路口、轉走西北向路徑、赫威水路/陸路交會點、赫威陸路、出小烏來第一登山口 。


赫威山,海拔1150公尺,位於桃園縣復興鄉義盛村小烏來附近,山頂有山字森林三角點基石,山頂無視野。
雖然下著雨,只是個小上坡罷了,10分鐘不到,還是一鼓作氣的爬上附近的赫威山和赫威前峰。算了算時間不過9:02am。

赫威山,海拔1150公尺,位於桃園縣復興鄉義盛村小烏來附近,山頂有山字森林三角點基石,山頂無視野。
DSC07450DSC07454DSC07456
DSC07451DSC07452

這只是今天行程的前菜,我心理很清楚,連忙下去和大夥會合。

「我們現在走的這路,從赫威前峰到水源地的這段,也是屬於一條所謂的隘勇路徑。」Terry在我身後押隊,悠悠的解釋。

難怪路十分寬大、平整好走。前陣子信才帶著走插天山隘勇路、多崖祕徑線探訪 (註二),即使像我這樣對於文史極度貧乏的普通山友來說,知道踏在走這樣的插天山隘勇路徑,與先民再不同的時光流上共同走著相同的路跡,就僅僅憑著這一點,多少難免也會有一點興奮和期盼。
DSC07461DSC07462DSC07463
DSC07468DSC07471

                                                             

一會兒的功夫,看見信已經在前面等著我們。

「大家過來這邊,我來給大家講解一下這裡的人文史跡,從這裡前面的石砌駁坎開始,都是烏來駐在所的遺址」

「過往的駐在所邊牆駁坎地基,可以看的出當時烏來駐在所的遺址的規模是相當大」
DSC07491DSC07493DSC07494

「一旁的夯土牆(註三)遺址仍然清楚可見,整個烏來駐在所以大門的石砌駁坎最為明顯。」

「這烏來駐在所就好比像是警察總局,一般的駐在所就像是派出所的分局。」Terry生怕我們聽不懂,在一旁補充。

這裡的邊牆駁坎地基不只一處,好像比較大的地基像是辦公區,還有比較小的地基,像是住宿或其他的用途。
DSC07497DSC07498DSC07499

引用 蕃地駐在所 - 台灣大百科全書

蕃地駐在所,指涉的對象為日治時代日本政府對台灣「蕃政治理」下的產物。而蕃地駐在所可以追朔到清治時代台灣漢人為了進入原住民區域或取經濟利益而設立的隘丁、隘勇制度。

到了日治時期,只剩下民間興辦的隘丁隘勇,大部分為協助、護衛一般民間企業進行進入深山開採樟腦。

……而從駐在所的分佈來看,明顯集中於台灣北半部(北蕃)泰雅族分佈一帶的山區,也反映了當時日人的理蕃政策為對於臺灣北部的原住民區域以泰雅族為主的重討伐以及南部原住民區域以輔育為主的形式。

當時日人的設置策略是由警察從事撫育,先以和平的面貌進駐,再逐漸擴大其所能控制的領域。而駐在所的設置選擇,地點通常特別選在該蕃社中勢力最大的頭目或頭人所居處,從其位址暗中偵察蕃社內情,以達其「理蕃」的效果。


DSC07472DSC07477

另外關於烏來駐在所的地點,引用自烏來村落

烏來地處南勢溪及其支流桶後溪會合一帶山腹,海拔高度在200至300公尺之間,土地面積73,000平方公尺。烏來Ulai即「溫泉」之意 ,傳說山胞到此狩獵時,溪邊有煙霧升起前往探視,發現有熱水自岩隙湧出,眾人於是齊呼ualikirofu,即是泰雅語「熱騰騰的溫泉」之意,爾後以「烏來」為地名。

民國十年因三井合名會社造林,個部落被迫遷移,拉卡社遷居《烏來駐在所》東南2公里之地今孝義村境,烏來及加九寮則遷至住所對岸高地了。
清末民初,此地建有烏來、拉卡、加九寮、希魯幹四社。民國十年因三井合名會社造林,個部落被迫遷移,拉卡社遷居《烏來駐在所》東南2公里之地今孝義村境,烏來及加九寮則遷至住所對岸高地了。

                                                             

此稍作瀏覽,追古思今一番後,也是一個難得的意外收穫,然後理了理水分充足的Gor-Tex的外套,繼續往水源地前進,
DSC07507DSC07515
DSC07522DSC07523DSC07526
DSC07551DSC07566

其實也沒一會兒的功夫,就已經到水源地,這遠比我原先的想像輕鬆許多,想上次上北插天山的時候,和老弟兩個一起晃到水源地附近的時候,都已經約上午11:30,其實也難怪沒經驗會摸黑。

Terry決定在水源地,先煮個熱茶暖暖身,畢竟雨從早下到現在,先休息一下,補充一下能量,然後繼續上路。

水源地到木屋遺址、再經過三叉路口、小烏來古道西段叉路口、馬岸鞍部的路,明顯變小許多,大約路徑寬度變成上午路徑寬度的一半大小,尤其是路徑濕滑,走起路來也得戰戰兢兢,想快也快不起來。

《往南北插天山連稜的馬岸鞍部約100分,前面路面鬆動,沿途有多處小溪水源。》
尤其木屋遺址的指標牌寫著《往南北插天山連稜的馬岸鞍部約100分,前面路面鬆動,沿途有多處小溪水源。》,雖然路線變小,但是這條路徑很明顯的並沒有太多人走過,看出去盡是水氣和綠色世界,彷彿全世界的綠色的顏料都倒在這條路徑上那樣的綠。
DSC07569DSC07572
且上且下的走了一小時後,終於走到叉路口,在此做個小休息。

「我們會從這裡一起上馬岸鞍部賞山毛櫸,然後在沿原路退回到這裡叉路口後,走轉走西北向路徑、赫威水路/陸路交會點、赫威陸路、第一登山口出。」Terry還是十分精神充沛的說。

叉路口的指標說《往木屋遺址65分鐘,往馬岸鞍部80分鐘,往赫威水路/陸路交會點90分鐘》,心理看了一下,稍微盤算一下...
DSC07616DSC07617

「我們走的時間,和藍天隊標的時間大致相當,木屋遺址到三叉路口約60分鐘。」

「不過現在的時間約是中午12點 + 2小時去回馬岸鞍部 + 1.5小時赫威水路/陸路交會點 + 1.5小時回程第一登山口 = 下午5點。」

「幾乎是得不吃不停的趕路,才能在天黑前回去。有一點小擔心。」

我想領隊是擔心行進速度太慢吧,這樣算起來行程有一點趕。

先不管了,先走在說。
DSC07576DSC07579
DSC07582DSC07585
↓三叉路口
DSC07598DSC07615
DSC07625DSC07630

                                                             

沿路過幾乎及小腿的溪,還有鑽大倒木,路不是頂難走,但是需要一些時間,不過時間已經中午時分,有一點想吃吃熱食,走起來感覺速度快不起來。

不過在一路的陡上、過溪、鑽倒木後,終於看到路標《往1373峰獵寮,小烏來古道西段》,一旁就有一條小溪,Terry看了下時間,示意我們在此用中餐,終於鬆了一口氣。

DSC07631DSC07632DSC07636

待續~~【桃園復興】落葉山毛櫸、未竟赫威水路、再度摸黑回第一登山口~南北插稜線馬岸鞍部O型(2/3)

                                                             

記:「一隻雞,只要有飛的夢想和勇氣,就是鳥!一隻鳥,放棄了飛的念頭,就是雞。」

幾乎是在他生病中風開始,就眉頭緊促的不發一語,有時又想說一點什麼的,不過雖然是絞盡腦汁,但是卻怎麼也說不出個完整的想法。只是沉重.....

之後就越寫越多,最後這後記的長度幾乎已經到了和本文一樣的長度,為了避免混淆讀者,就乾脆將這部分獨立出來,成為一篇紀念文一個未曾謀面永遠的朋友~~ 孫大偉

其實主要想說得是......
「對一個人懷念在心裡,就是最好的弔祭。」
「也許這萌芽的時期早在北插天山,還是去年的南插天山,或是玉山主峰,今天的南北插稜線馬岸鞍部賞山毛櫸,或是剛剛才用17小時從司馬庫斯古道上西丘斯山下雪白營地,坦白說,這多多少少已經超脫出我能判斷的範圍。」

★「對一個人懷念在心裡,就是最好的弔祭。」 也是我最後說不出口的一個念頭。

對一個未曾謀面永遠的朋友。

                                                             
今日行程  總里程:11.2 公里;總時間:10 小時 40分  總高度差:680公尺(H836M~H1516M)

南門市場大門口集合(6:20am)→小烏來風景區(7:36am)→小烏來第二登山口入口(8:43am)

DSC07403DSC07431
→赫威山(9:02am) →烏來駐在所(9:50am)→水源地(10:24m)→木屋遺址(11:17am)
DSC07453DSC07489DSC07530DSC07569
→三叉路口(11:59am) →小烏來古道西段叉路口(12:36pm) →馬岸鞍部(1:40pm)
DSC07615DSC07633DSC07649
→小烏來古道西段叉路口(2:08pm)→三叉路口(2:50pm)→轉走西北向路徑(2:50pm)

→赫威水路(4:00pm)→折回三叉路口(4:20pm)→木屋遺址(4:40pm) →赫威神木(5:18pm)

→第一登山口出(7:28pm)→南門市場大門口集合(9:20pm)


                                                                   
註一:北插天山賞山毛櫸最佳路線(南插→拉拉山除外之不二地點)

去程:小烏來第二登山口入,經赫威山、赫威前峰、水源地、木屋遺址、三叉路口、小烏來古道西段叉路口、馬岸鞍部
回程:馬岸鞍部、小烏來古道西段叉路口、三叉路口、轉走西北向路徑、赫威水路/陸路交會點、赫威陸路、第一登山口出

集合時間地點:0620北市南門市場大門口 或 0650三峽交流道橋下 或 0810小烏來登山口停車場。

若天氣不佳,取消行程。( Oct/30(六) 05:30前上網公告 )

全程含休息約8-9小時。

攜帶物品:一日中級山標準裝備 (餐點自理),照相機(攝影愛好者)
請攜帶替換用衣物一套,置於車上,下山更換乾淨衣物後再上車,以維持車內空氣品質。

報名人員需認同:可能需找路、走錯路、摸黑、在山上過夜等情境,請務必裝備齊全,風險自負。

日出時間: :05:59 日落時間:17:16

小烏來風景特定區10月份淡季,08:00開始收費。08:00前到達收費口的山友,請先行通過收費口。

人員:
車輛(南門市場):Terry/安德魯/Alice 3台

Terry/阿峰/千山
安德魯/阿璋
小烏來遊樂區收費口:Alice/Phoebe/阿芳

登山口停車場集合:_信/mpro99/紀仔2人

DSC07432

參考地圖:
1/25,000白雞,熊空,東眼,北插天山健行登山路線圖 (台灣交通出版社)

請閱讀以下參考資料並列印攜帶:
藍天圖集[8]桃園縣復興鄉 小烏來及福山村馬岸之越嶺舊道
獨步山林間737:小烏來古道(西段),保阿爾山 [2008/6/21]


註二:
插天山隘勇路、多崖祕徑線探訪

滿月圓登山口 > 北插天舊路(檜谷) > 插天山隘勇路之檜谷~岩戶段 > 多崖山 > 原路下山 > 北插天舊路(檜谷) > 烏來隘勇分遣所 > 滿月圓登山口


註三:夯土~~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粗夯土是一種建築材料。表示一塊紅泥、粗砂、石灰的三合土中的空隙經過夯實的動作之後變得更結實。是土材質中較為結實的建材,在古代是城牆、宮室常用的建材,在中國,最早在龍山文化已能掌握夯土的技術。是客家土樓所程現的土黃色外觀。

夯土兩字也常作為動詞使用,表現一種使用重物將泥土中空隙去除的動作,這種動作使泥土變得更結實。夯是動詞,與「砸」的動作相似。但是夯所使用的重物通常較重,超過一個人負重的能力,通常由數個人同時進行。與夯土類似的詞,還有夯實:將物體(主要指泥土)砸得更結實。




                                                             

↓2010-10-30 【桃園復興】烏來駐在所~南北插稜線馬岸鞍部賞山毛櫸O形(1/3)行旅圖
2010-10-30map
↓2010-10-30 【桃園復興】烏來駐在所~南北插稜線馬岸鞍部賞山毛櫸O形(1/3)Google Map
2010-10-30google

↓2010-10-30 【桃園復興】烏來駐在所~南北插稜線馬岸鞍部賞山毛櫸O形(1/3)高度圖
2010-10-30height

↓2010-10-30 【桃園復興】烏來駐在所~南北插稜線馬岸鞍部賞山毛櫸O形(1/3)GPS航跡檔


↓2010-10-30 【桃園復興】烏來駐在所~南北插稜線馬岸鞍部賞山毛櫸O形(1/3)照片集


↓2010-10-30 【桃園復興】烏來駐在所~南北插稜線馬岸鞍部賞山毛櫸O形(1/3)Everytrail

南北插稜線馬岸鞍部賞山毛櫸O形

EveryTrail - Find the best hikes in California and beyo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