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4月13日

釋尊拈花,迦葉微笑 ~【南投埔里】中台禪寺


        是一段幾乎停止的時光,時間就這樣無止盡不停的流著,好像絲毫沒有一點關係,夏天的風靜靜地吹,對這麼濕熱的天氣也無法可治,電扇不停的轉,汗珠還會從耳邊一滴滴的滲出,那時,在外面的租屋裡,經常開著也留著汗的電視的螢幕雜訊,就當作背景放著也好。

        有時,會傳出一段濃濃親切的鄉音,一段清涼的感覺。

        「各位觀眾大家好,今天要來和大家談談禪的故事......」

釋尊拈花,迦葉微笑 ~【南投埔里】中台禪寺


        頻道停在台視的「星雲禪話」節目,那時候的法師還是瘦瘦的,精神奕奕的講著。

        就這樣慢慢地進入了滿天佛陀的世界。雖然那時候僅僅只有圖像圖騰,在法師的口中也變化出朵朵的蓮花。

        我大約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接觸的吧!

                                                 


        有一集的故事內容,記的有點模糊,內容大概應該是這樣的.....

花微笑的故事

         釋迦世尊在進入大般涅槃之前的不久,有一天在靈鷲山頂,對百萬人天及諸比丘宣說:「不久我就要入涅槃了,諸位想要問法的,就快點隨你所想知的問題問罷。」

         大眾靜默地坐著。



         大眾之中,娑婆世界之主的大梵天王,即以千葉妙法蓮金光明大婆羅花,雙手捧著,舉過頭頂,奉獻佛陀,退後頂禮,並且請示釋尊:
       
        「世尊成佛以來,五十年間,種種說法教示,化度了一切根機的各類眾生。如果尚有最上的大法未說,懇請世尊為我等及將來修菩薩行者,以及欲修佛道的凡夫眾生,敷演宣說。」


        說畢此語,大梵天王即將他自己的身體,化作莊嚴寶座,請如來坐。

        釋尊受此蓮花,坐此寶座,無言無說,但向法會大眾,拈起蓮花。此時與會的百萬人天及比丘眾,大家面面相覷,不知如來的動作,是在表示什麼。唯有長老摩訶迦葉,知道釋尊所示,即是無上法門,所以破顏微笑,從座而起,合掌正立,默然無語。


釋尊便向大眾宣示:「這就對了。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總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義諦,今方付囑,摩訶迦葉。」又說:「如今,如來快將滅度了,諸比丘們,都可依止摩訶迦葉,入大乘門,修行佛道。」


~ 《拈花微笑》‧聖嚴法師 (註四)

DSC02729

                                                 


        時候和老外抬槓的時候,熟一點的朋友就會“關心”問起我的宗教信仰,畢竟這是再平凡不過的問題。我總是聳聳肩,總是回答 Buddhism (佛教) ,然後雙方一片靜默,識相的匆匆帶入下一個話題。


        不過即使是佛教,在我們這裡也挺複雜的。有時候連自己都搞不清。


        「台灣佛教的信仰人口約548.6萬人,佔2,300萬人口的23.9%,不過,其信仰人數可能與道教、儒教或其他台灣民間信仰有重疊的情況。

         據美國國務院民主、人權和勞工事務局發布的資料顯示,台灣有多達80%的人口信奉某種形式,摻雜有佛教信仰因素的傳統台灣民間信仰或台灣宗教。


        因此就廣義而言,在台灣,與道教混淆的佛教人口可說廣達80%。

.....


         然而因戰後中國大陸傳入的佛教體系(如佛光山、法鼓山、靈鷲山等)一枝獨秀,蓋過原有本土佛教勢力.....」


DSC02638
拈花微笑的故事

                                                 


        近心頭煩得很,想找機會透透氣,幾個月前就和雄哥就約了這行程(註一),就當是自我心靈啟發的旅行,看看南投布農族卓社的基督聖樂,加上純佛教中台禪寺,世界三大宗教佔了其二,想想是不是能解惑一下我那迷惘的心靈,會不會有突然出現的靈光。指引一條明路。



        其實直到遊覽車開下去的途中,才知道會先去逛逛中台禪寺,這也是和妻說了十幾年的中台禪寺,說大話黃牛了這麼多年,多虧她〈〉沒落跑,這算頭一回帶她一起來瞧瞧。



         “中台禪寺(Chung Tai Chan Monastery),又稱中台山,由惟覺老和尚創辦,是一個位在台灣南投縣埔里鎮的一個佛教寺廟,樓高達136.0米,三十七樓,為目前世界及台灣最大、最高的佛教寺廟及世界第二高東方、佛教建築(僅次於天寧寶塔),完工後曾榮獲「2002年台灣建築獎」、「2003年國際燈光設計獎」等獎項。

建築特色
         中台禪寺由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從1990年開始初期的規劃,經三年的申請、開發、規畫,七年的工程進行及細部設計,於2001年9月1日正式完工啟用。建築本身長230公尺、寬130公尺,建築高度從地面到塔尖高度達136公尺,樓高三十七樓。”




DSC02696

                                                 

        然參觀的時間有限,能有機會參觀這名剎的佛國勝境,畢竟是難得,尤其在台灣。


        像是過去參拜過,質樸的法鼓山、花蓮慈濟靜思堂,還有數也數不完的廟宇:北部的龍山寺、行天宮、天上聖母的大甲鎮瀾宮、大大小小510座的媽祖廟、處處都有的福德正神,當然還有台南七股南千宮,而這裡,應該也是近幾年來,中部極為有代表性的地方吧。

        嗯,看起來挺難懂的,你到底算不算是佛教徒呢?也許吧!不然不就唬弄你那老外的朋友嗎,之前寫過大巧若拙的法鼓山,那麼今天來看看完全不一樣的中台禪寺!


                                                 

       覽車繞入了埔里鎮,這裡時常經過,不過是當成爬山的中繼站,認認真真來逛的紀錄,大概還只有這次,

        自從中台禪寺在2001年建完後,就一直對他的盛名吸引,這一牽絆,就牽著你11年之久。

        雖然說在這裡時間不長,從門口細細走來,發現處處可見到建築師的特意設計。原來這是由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從1990年開始初期的規劃,十年後,於2001年9月1日正式完工啟用


        到今天為止,仍然是台灣最大、最高的佛教寺廟,世界第二高東方、佛教建築(僅次於天寧寶塔),曾榮獲「2002年台灣建築獎」、「2003年國際燈光設計獎」等獎項。

        看過之後,真有不虛此行的感想。


                                                 

        台禪寺位於南投縣埔里鎮,中台禪寺由外而內,設計的小巧玲瓏,做到面面俱到的地步,不過,重點還是在禪寺。

看看中台的殿堂介紹


        “進入中台殿堂,宛如置身莊嚴的佛國淨土。


        融合佛法與藝術的殿堂設計,猶如悠遊佛國聖境。


        由建築無言的無聲的教化,帶領大眾體悟清淨自性,感受入佛法界的法喜清涼。”


        嗯,的確感覺到法喜清涼無邊的感受!

        中台禪寺自民國83年創建後,今日的中台禪寺建築外觀莊嚴宏偉,惟覺老和尚與李祖原 建築師對於中台禪寺的建築內涵融合了中西工法,


        抽象上的意旨是以因導果,藉由佛教、中國建築上一些象徵、符號、顏色、數字作為象徵符號。 結合塔、寺、合院的融合,藉由垂直方式鋪展安置作為成佛之果的建築。 


        參拜之後,真是讚嘆;
DSC02621
四天王是守護佛法的神明!
                                                 


        看看建築師本人的想法:「我們選擇圓滿報身的異法門,作為新世紀建築形式的詮釋」:


         ”李祖原進一步說明表示,宗教建築就是心靈之門,從過往希臘的神殿、羅馬的萬神殿、高地設計的巴塞隆納聖母院、回教建築、布達拉宮等等建築來分析,這些「異法門」的建築,都有超大的空間量體,並以造型讓人們體會宗教的力量。

         而他也分析過往中國建築宗教建築,如少林寺、承德避暑山莊、日本的曹洞宗道場等等建築,都以無限鋪展水平向度的合院簇群建築,來顯現其宗教的力量。

         在新時代的新宗教建築需求下,李祖原提出為未來而興築的構思是,結合塔、寺、合院的融合,藉由垂直方式鋪展安置作為成佛之果的建築。

         他說,中台禪寺的特色是僧俗並重,常常是聚集十萬群眾的大聚大散的場合,因此建築計畫就配合宗教與現實需求,在五點七公頃的土地上,規劃一座結合佛學院、大雄寶殿與禪房結合的設計。抽象上的意旨是以因導果,藉由佛教、中國建築上一些象徵、符號、顏色、數字作為象徵符號
          中台禪寺最引人注目的塔,高度達一三六公尺,是將化身佛殿、報身佛殿、法身佛殿以垂直高塔相疊的形式來安置,其下則配置著五十公尺的十六層樓高的禪房與塔結合,形成高低依偎的象徵,塔與禪房並藉由兩座天梯來連接,作為向佛象徵與人群大聚大散的實質需求,也是這座建築最富戲劇性的空間。

.......



        李祖原一再強調「我們選擇圓滿報身的異法門,作為新世紀建築形式的詮釋」,來解釋外界的質疑。”



~《李祖原談中台禪寺:新時代需要新宗教建築》,丁榮生 ,中國時報


                                                 

        入正殿,正面迎接的是總是笑開懷的南無獼勒尊佛,而四天王就眼神凜凜的瞧著,四天王是守護佛法的神明,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及『北方多聞天王』,神像手中分別拿著象徵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法器。

        四天王殿為中台禪寺主體的殿堂,還有『彌勒菩薩』供奉於殿堂中央,彌勒菩薩的背後有身著甲冑、合掌擎劍的『韋馱菩薩』,而四大天王像則分鎮在殿堂四周,四天王的金剛嚴肅的眼神令人為之震懾。

        而大雄寶殿是每個佛寺的精華,從四天王殿直上階梯即可到達,釋迦牟尼佛鎮坐於殿堂中央,侍立兩旁的多聞阿難尊者與苦行迦葉尊者代表著修行的精神。

        旁邊的地藏殿供奉著大願地藏王菩薩,坐於刻著六道圖相的蓮台,這六道圖騰以浮雕呈現,整座背牆刻著以浮雕完成的『地藏王菩薩本願功德經』。
DSC02623
南無獼勒尊佛

                                                 

        頭看看中台禪寺的法脈,還有相傳的弘法理念。


         「千多年前,釋迦如來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廓然澄清,契悟實相,「奇哉!奇哉!一切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判然揭櫫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終將成佛的實例。

         靈山會上,釋迦拈花,迦葉微笑,頓將「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囑摩訶迦葉。如來以拈花來揭示佛法第一義諦,直指吾人當前這一念心。迦葉以微笑的心妙契佛心,微笑的心與拈花的心,彼此平等無二無別,都是心的作用。」




        佛法浩瀚廣大,中台禪寺開山方丈 上惟下覺大和尚取其精要,親擬「三環一體」、「中台四箴行」、「佛法五化」之教化理念,作為弘法標竿、修行準則,建立中台禪寺宗門道風。

         中台行願偈 ── 外現聲聞身,內密無上印,身行菩薩道,廣度諸有情

         願行──中台拈花眾生微笑

         三千多年前,釋尊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大徹大悟,嘆言:「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至於靈山會上,「釋尊拈花,迦葉微笑」,心地法門從此傳承下來。
 
                                                 



        嘆!

        如果相對照於質樸簡單的法鼓山,心領神會的寧靜,那麼為之恰恰另外一種對佛法的詮釋,就像是「直了成佛」、「頓悟法門」的中台禪寺,將眾多的佛教經典、圖騰、符號,將宗教的種種面貌重新顯現祂的實體,即使是如宗教初涉獵的一般人,有能藉由參拜的機會,浸入在佛教的宏大世界。

        以我有限對台灣廟宇的經驗,從北到南,從新北市金山的法鼓山 、台北的龍山寺、行天宮、天上聖母的大甲鎮瀾宮,這中台禪寺應該算是我心中最形塑莊嚴的一座廟宇,如果對佛教有興趣的朋友,應該值得推薦來一趟清涼的佛教之旅。

        最後,如果還有人關心我那迷途的心靈,

        我佛慈悲,佛法無邊!

        結果很遺憾的是這仍然困擾的我,只有甚麼也沒多想,想看看天使與魔鬼 (Angels and Demons)  中天主的力量,看看是不是會看我看老K的朋友所說的一樣靈驗。

                                                 


        麼就來看看中台禪寺的一些景物,看看能不能帶來一點心靈的洗滌。

DSC02586
中台禪寺大門
DSC02588
中台山博物館
DSC02591
展覽 Stone Buddhist Sculpture through the Ages
& Gilt Bronze Buddhist Sculpture
DSC02594
中台山博物館 CHUNG TAI MUSEUM
DSC02595


DSC02599

DSC02605DSC02606

DSC02614

DSC02620
南無獼勒尊佛
DSC02626
韋馱尊天護法菩薩
DSC02627
四天王為守護佛法的神明,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及『北方多聞天王』,神像手中分別拿著象徵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法器;
DSC02628
大雄寶殿
DSC02629
攝摩騰尊者

DSC02633


DSC02634
四天王為守護佛法的神明,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及『北方多聞天王』,神像手中分別拿著象徵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法器;

DSC02637

DSC02639
迦葉尊者
DSC02640
伽藍殿 - 伽藍神,佛教崇拜的護法神,是佛寺(伽藍)的守護神,負有保衛寺院的責任,並不一定特指何人。
DSC02641
自天台宗寺院開了供奉關羽的先例後,關羽被捧成伽藍菩薩,跟韋馱菩薩並稱,成為中國佛教寺院的兩大護法神。
後來更有人把關羽的祭典日──農曆五月十三日──當成伽藍菩薩的聖誕。有部分佛寺還專門為此舉行佛事以示紀念。有更甚者,有少數佛寺還為關羽建了「伏魔殿」(即「關帝殿」)。
DSC02642
《佛說四十二章經》,簡稱《四十二章經》,佛教著作,
據說東漢迦葉摩騰、竺法蘭漢譯,是古代中國譯出第一部佛教經典。
內容是把佛所說的某一段話稱為一章,共選了四十二段話所編集而成。
DSC02643

原夫伽藍者。昔布金西域肇樹福基。締搆東川終祈淨業。
所以寶塔蘊其光明。精舍圖其形像。遍滿三千之界。

DSC02644
所以寶塔蘊其光明。精舍圖其形像。遍滿三千之界。住持一萬之年。
建苦海之舟航。為信根之枝幹。覩則發心。見便忘返。益福生善。稱為伽藍也。
DSC02647
釋迦牟尼佛 與 迦葉尊者 
DSC02651
阿難尊者
DSC02653
達摩祖師
DSC02655
DSC02656
一花開五葉
DSC02658

DSC02665

DSC02667
四天王殿--四大天王依所持兵器的不同,各有其象徵的含意。
一手持寶劍,揮劍生風,有象徵「風」的含意。一手抱琵琶,調絃成樂,有象徵「調」的含意。
一手舉雨傘,以蔽霖雨,有象徵「雨」的含意。一手盤小龍,則有象徵「順」的含意。
組合起來,便衍生出「風調雨順」的意義。 
DSC02668
韋馱尊天護法菩薩
韋馱尊天護法菩薩又作私建陀天、塞建陀天、建陀天、違馱天、違陀天,或稱韋將軍、韋天將軍。
為南方增長天王所統率的八大將軍之一,也是四大天王下,三十二將軍之首,
以武勇著稱。生而聰慧,早離塵欲,修清淨梵行,現童真相。相傳農曆六月初三,為菩薩聖誕。
DSC02669

DSC02671
DSC02672



DSC02678


DSC02679
DSC02680
DSC02681

DSC02683

DSC02685
南無獼勒尊佛
DSC02687
韋馱尊天護法菩薩
DSC02688
大雄寶殿
DSC02689


DSC02692DSC02693

DSC02697

DSC02699
DSC02700

DSC02703

DSC02708

DSC02718


                                                     

延伸閱讀 / 參考資料

        《拈花微笑》   文/聖嚴大師

        《李祖原談中台禪寺:新時代需要新宗教建築》,丁榮生,2001.09.05  中國時報。


                                                 

註一: 南投縣原鄉過新年、聖誕節慶祝活動
活動日期:100/12/24-25
        南投仁愛鄉的武界部落(法治村)是布農族卓社群的原住民社區,也是台灣布農族分布最北的一支。全村約1百餘戶百人,多以務農為主,是個民風純樸的美麗部落。坐落在武界山和干卓萬山之間,並有濁水溪與栗栖溪穿流而過,形成山高谷深的峽谷地形,由於清晨都有雲海湧現,而被稱為「雲的故鄉」,加上未經人煙雜沓,保有原始風光及布農族最純真的年代,猶如人間淨土。尋訪武界的捷徑得由埔里的投71鄉道入山,這條路是通往武界唯一的要道,又被稱為「武界林道」,隨著埔里城市風光淡出視線,綠意成了路上唯一的風景,當耳畔傳來廣播聲、叫賣聲,以為部落到了,結果是峽谷地形引起的共鳴效應,部落看似近在眼前,卻還得再繞過好幾個彎才能達陣呢!


行程介紹
12/24(六):0630健保大樓集合(北市公園路15~1號)→國道1號瀏覽國道沿途冬季風光→草屯→轉埔里→1200午餐→後續往武界嶺經卓社群隧道→達武界部落→1330由當地專業帥哥解說員帶領,部落巡禮→五界吊橋→武界壩外庫→武界溢洪道→武界壩內庫→新武界水壩→1530結束部落巡禮→1630晚餐《烤豬大餐》夜宿武界民宿,稍招來原民部落武界過個不一樣的聖誕平安夜。
12/25(日):0600起床梳洗→0630早餐→0700集合出發→霧社→奧萬大賞楓→1200午餐自理→1530集合往北返回→1800晚餐慶功宴。
個人裝備:雨具、保暖衣服、相機、水、更換衣服、一午餐
費  用:3,300元(含一宿4餐、中巴車資、200萬保險、慶功宴、第一天晚餐烤豬、奧萬大門票)
領  隊:徐銀英(0933-746300)
嚮  導:邱奕易、蔡枝南
報名熱線:徐姐,(02)2253-8992

註二: 禪宗法脈
DSC02727

        千多年前,釋迦如來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廓然澄清,契悟實相,「奇哉!奇哉!一切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判然揭櫫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終將成佛的實例。

         靈山會上,釋迦拈花,迦葉微笑,頓將「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囑摩訶迦葉。如來以拈花來揭示佛法第一義諦,直指吾人當前這一念心。迦葉以微笑的心妙契佛心,微笑的心與拈花的心,彼此平等無二無別,都是心的作用。

         西天二十八祖,燈燈相傳,續佛慧命。達磨祖師東來,傳佛心印,直指人心;六祖惠能大師坦言:「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識!欲了生死大事,莫若直下承擔,點亮心燈,廣濟有情,方成菩提種智。
像季末法,邪說蜂起,濁濁人心,遺失自珍,何處可依?唯有以知見為燈,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令智光乍現,千年暗室,一燈即破,寶珠自現。
從上以來,祖師大德修行證道、釋經造論,皆不離此心,禪宗心地法門,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歸路,故有「向上一路」之謂。隨著時代因緣的嬗變,傳法的對象及方式不同,可分為三期:

靈山單傳期 一枝獨秀
         當世尊在菩提樹下,夜睹長風萬里的星空,星星點燈劃破常寂的闇夜,千年長冥的心燈,頓時燃起,剎那啟發自心、徹悟本性,禪宗頓悟法門,由此開始。
         靈山會上,釋尊輕拈一枝金色優波羅華,百萬人天及諸比丘大眾,寂然無聲,唯有尊者摩訶迦葉破顏微笑,拈花的心與微笑的心,正在無言無說中,密密的相契著。
         迦葉、阿難以降,單傳心法,二十八傳至菩提達磨,法水東流,中土禪門始興。洎至達磨祖師傳法於二祖慧可、三祖、四祖、五祖,直至六祖惠能大師,這個時期以心印心,以衣缽為徵信,法脈的傳承,僅以出家僧眾為對象,從西天到東土,三十三代,代代單傳,一枝獨秀。
         靈山單傳期,僧眾傳僧眾,具足戒定慧,契悟本心,佛法因而得以傳承,是為燈燈相傳、光光相照。這一代照亮下一代,下一代再照亮下一代;從過去照到現在,現在照到未來,普遍十方,縱橫三際,皆是傳佛這一念心,這念心時時刻刻都清楚、明明白白、如如不動,人在那裡,心在那裡,處處作主,始終安住。契悟了這念心,就是悟道,就是真佛住世。這是第一個時期,稱為靈山單傳期。

曹溪普傳期 蘭桂騰芳
         第二個時期是從六祖大師到虛雲老和尚,這段期間「一花開五葉」,稱為祖庭法門。
         一僧問六祖:黃梅意旨,什麼人得?
         六祖云:會佛法人得!
         會佛法人得。樵夫會,樵夫得;獦獠會,獦獠得。六祖惠能大師目不識丁,卻一躍成為中國禪宗史上最著名的祖師,正是人皆可頓,佛性平等的明證。
         六祖惠能大師縱觀頓悟法門,普傳因緣成熟,於是大演宗門正法眼藏,突破單傳只傳僧眾,使成佛之路,直接落實在實踐的功夫上。無論在家、出家,舉凡了悟自心者,皆能受法,同霑法益。
         六祖於曹溪弘傳三十餘年,使單傳的法脈,一花開五葉,發展成臨濟、曹洞、法眼、溈仰、雲門五個宗派。
         自是獨秀的心華,繁開五葉,禪風大盛,蘭桂騰芳,弘興祖庭法門。這一期法脈的傳承,普遍十方,傳法不傳衣,以出家僧眾為主,在家居士為輔,不論男女、老少、尊卑,曹溪甘露,會佛法人得!



註三: 弘法理念

        佛法浩瀚廣大,中台禪寺開山方丈 上惟下覺大和尚取其精要,親擬「三環一體」、「中台四箴行」、「佛法五化」之教化理念,作為弘法標竿、修行準則,建立中台禪寺宗門道風。
         三環一體──圓滿的修行理念
         佛經云:「欲成道者,必修三事:教理、福德、禪定」, 上惟下覺大和尚依循佛陀遺教,欲令僧眾確立知見,落實修行,以福德、教理、禪定,做為僧眾教育的方向。

教理以定知見,福德以為資糧、禪定以明心性,僧眾們於三環一體的教育中,迴護用功,解
        行並重,以成就內證無上解脫之道,外行弘法利生之大業。
         中台四箴行──實踐佛法的具體準則
         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

中台行願偈
── 
         外現聲聞身,內密無上印,身行菩薩道,廣度諸有情


願行──中台拈花眾生微笑
         三千多年前,釋尊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大徹大悟,嘆言:「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至於靈山會上,「釋尊拈花,迦葉微笑」,心地法門從此傳承下來。
         不過晚近世衰道微、人心沉淪,幸而護法殷請,龍天推出, 上惟下覺大和尚以無盡的慈悲願力,為傳佛心燈、續佛慧命,毅然步入塵世,重興祖庭法門,弘揚心法。 大和尚日夜奔波,不辭辛勞,於埔里籌建中台大道場,於全省各地廣設禪修精舍,大轉無上妙法輪,情與無情同霑法益,所為者不外是直指大眾心中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中台拈花,眾生微笑」,這是 上惟下覺大和尚一襲袈裟,萬般慈愍的悲願,從中台山寺的開創、中台佛教學院的設立、新建主體的完成、海內外精舍的成立、普台中小學、普台高中及中台山博物館的創辦,乃至中國世紀佛教協進會佛法五化的推動,逐步成就中台廣傳的宏大願景。 


註四:拈花微笑   文/聖嚴大師

一九八四年九月十四日農禪寺禪坐會開示

一、拈花微笑的故事

         依據禪史資料,宋以前未見「拈花微笑」的記載,宋代智昭的《人天眼目》第五〈宗門雜錄〉中,記述王荊公在翰苑,讀到此項記載是出於《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此經為歷來《大藏經》所未收,亦為各種經錄所未載。傳說日本天臺宗的圓仁慈覺大師,於唐末之際,來華留學,曾將此經抄回日本,祕藏於某寺經函,三百年後,復現於人間,但已為蠹魚侵蝕,並有脫頁之處。現已被收入日本編印的《卍續藏.補遺》編中,並且有兩種譯本,一是一卷,一是兩卷,均未見其譯者是何人。兩卷本的破損很多,對於付法的敘序,比較簡單。一卷本的,頗為完整,而且兩見「拈花」的描述,現在以語體文把它節譯介紹如下:
         釋迦世尊在進入大般涅槃之前的不久,有一天在靈鷲山頂,對百萬人天及諸比丘宣說:「不久我就要入涅槃了,諸位想要問法的,就快點隨你所想知的問題問罷。」

         大眾靜默地坐著。

         大眾之中,娑婆世界之主的大梵天王,即以千葉妙法蓮金光明大婆羅花,雙手捧著,舉過頭頂,奉獻佛陀,退後頂禮,並且請示釋尊:「世尊成佛以來,五十年間,種種說法教示,化度了一切根機的各類眾生。如果尚有最上的大法未說,懇請世尊為我等及將來修菩薩行者,以及欲修佛道的凡夫眾生,敷演宣說。」說畢此語,大梵天王即將他自己的身體,化作莊嚴寶座,請如來坐。

         釋尊受此蓮花,坐此寶座,無言無說,但向法會大眾,拈起蓮花。此時與會的百萬人天及比丘眾,大家面面相覷,不知如來的動作,是在表示什麼。唯有長老摩訶迦葉,知道釋尊所示,即是無上法門,所以破顏微笑,從座而起,合掌正立,默然無語。釋尊便向大眾宣示:「這就對了。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總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義諦,今方付囑,摩訶迦葉。」又說:「如今,如來快將滅度了,諸比丘們,都可依止摩訶迦葉,入大乘門,修行佛道。」

         這段經文,記述佛將入滅,鼓勵弟子們問法,結果由於大梵天王獻花請法,引出了釋尊給摩訶迦葉付囑無上大法的佛事。此一大法,不屬於語文表達的範圍,故名為「教外別傳」。只有修證到了實相無相的人,始能領會。釋尊為報大梵天王請示最上的大法,即將大梵天王剛剛奉獻的蓮花拈在手上,意思是說:盡虛空遍法界,有哪一樣不是在說最上的大法呢?實相無相,亦無不相,無特定的某法是實相,亦可說每一法都未離實相。所以不必另外去找,連你剛才獻給如來的蓮花,何嘗不就是最上的大法?於是拈起花來給大家看。可惜,百萬人天及諸比丘之中,除了摩訶迦葉,無有一人,能夠體會佛所示意。只有摩訶迦葉,已證實相,已知佛意,所以破顏微笑,合掌正立,默然無語。表示既與佛心相印,說話已是多餘。因而受到釋尊的印可,承認他已傳承了佛的無上心法,那個無上心法的名稱,叫作「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正法的眼目藏於此,寂靜的智慧亦存於此。後來中國禪宗所說的「西來意」,便是指西天二十八祖,代代相承的這個無言之教。既是以這不用言教的「涅槃妙心」為修證的宗旨,後代祖師相傳,稱為密付密受。此所謂密,不是秘密不許人知,而是不為未得開悟實相或佛性的人所知;唯悟者與悟者之間,相通相知。

二、拈花微笑是宋朝以來的傳說
         釋尊付法於摩訶迦葉之說,最早出現於《大般涅槃經》卷二,四十卷本及三十六卷本,均有同樣的記述:當釋尊宣布了即將入滅的消息之後,比丘們頗為驚惶,不知在佛滅之後,應當依止何人,繼續修持梵行,甚至要求,跟隨釋尊一同入滅。釋尊因而說了如下的一段話:「諸位比丘,你們不應作如是語,我今所有的無上正法,全般付囑摩訶迦葉。如來滅後,摩訶迦葉當為你們作大依止,猶如如來為諸眾生作大依止。」

         摩訶迦葉在釋尊的諸大弟子之中,苦行第一,年高德劭,最為持重,也最受大眾的尊敬,佛在入滅前,將若干尚未離欲的弟子,交代由摩訶迦葉照顧,乃是常情常理。佛滅火化之後,大家為了爭奪佛的肉身舍利的骨灰,幾乎引起戰鬥,摩訶迦葉則不以擁有釋尊的肉身舍利為大事,他的大事乃是集合當時尚在人間的釋尊及門弟子,把各人所聽到過的佛的教示,集體集成統一性的釋尊遺教,稱為法身舍利。就此偉大的貢獻而言,摩訶迦葉受佛付囑,傳佛心印的說法,便可信其為事實。至於說,唯有摩訶迦葉一人,傳得釋尊的無上正法,由於摩訶迦葉擁護佛法,而又流傳佛法的事實,也是說得通的。

         因此,釋尊臨要涅槃之前,付法傳衣給摩訶迦葉的事,禪宗典籍,都是承認的。至於考察佛陀入滅之時,摩訶迦葉並不在會,何以在《涅槃經》中,記載了傳授無上正法給摩訶迦葉之說?宋朝的明教大師契嵩,在其所著《傳法正宗記》卷一,解釋為:「以佛說法的先後而知,先說《法華》,後說《涅槃》,摩訶迦葉出席了法華勝會,而未見於涅槃勝會,付法之事,當在佛說此兩部大經之中間。」另外,契嵩對於拈花微笑之說,則謂:「未始見其所出,吾雖稍取,亦不敢認為那就是事實,因為其他有關諸書,開端必列七佛相承,獨此無之。」他是不敢採信有此拈花微笑的史實,則很明顯。

         不管如何,這則故事非常動人,因為它很有禪的風貌,而且是人人都能懂得和接受的。所以一經傳出,便受到了普遍的歡迎。

         實則,默然不語,而又勝過千言萬語的例子,在《維摩經.入不二法門品》,已見過了文殊菩薩說:「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不二法門。」文殊再問維摩詰的意見,維摩詰的反應是「默然無語」。此與在《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所見,摩訶迦葉對釋尊拈花示眾的反應,也是「默然無語」,有雷同處;所不同的是加上了微笑的表情,更顯得平易近人,既使人覺得高深莫測,又覺得就是那位天天見面的隔壁阿叔一樣親切。


                                                 


↓2011-12-14 釋尊拈花,迦葉微笑 ~【南投埔里】中台禪寺 平面圖
DSC02618

↓2011-12-14 釋尊拈花,迦葉微笑 ~【南投埔里】中台禪寺 照片集


↓2011-12-14 釋尊拈花,迦葉微笑 ~【南投埔里】中台禪寺 GPS航跡檔
↓2011-12-14 釋尊拈花,迦葉微笑 ~【南投埔里】中台禪寺 Google Map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中台禪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