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2日

我的願望清單 ~ The Bucket List

曉得甚麼突發的事件,快的完全沒有反應的機會,知道已經離開了,就這樣走了,整個人輕飄飄的,意識十分紛亂,但還在流動,但是卻已經無能為力,當時,只想打電話和老婆說說話,想嘗試但也已經沒辦法撥號了,有點慌、煩躁、整個就是不對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突然間一股強烈的自責、悔意上升,有好多想說的話沒說,好多想做的事還沒交代,那個時候,只想有沒有法子回到過去,回到這一切完全沒有發生的開始,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該多好!

雖然知道已經沒辦法了...........”

醒了,心理幾乎完全虛脫,雖然這些年的夜間訓練,自以為大約可以分辨著甚麼大概是真實、什麼是重複的,多少有個底,但是,今天早上真是嚇到了,一種帶有悲中含著僥倖的成分,總算回來了,放下心頭的負擔。

在路上也沒心思的,晃悠的時候想:

「是不是趁著這時候,是該把“我的願望清單”整理的時候。」



早期Blogger的自我簡介中,你對像是“嗜好”、“經歷”的,很容易知道該寫些甚麼,不過看到一個欄位會覺得很奇特,提醒你要不要填個的自己的願望清單,我這個欄位老是空白著,當時自己的直覺是:

“為什麼我要一個願望清單呢?”

然後就這樣擱下了。

之後看過電影《一路玩到掛》The Bucket List (2007)(註三),有點感觸,最近,竟然夢到更接近的實況,醒來後竟然有一種喜獲重生的感覺,不禁全身冒冷汗,想想草稿夾的這篇也擺得很久了,是不是該表達出來了呢?

從英文片名"The Bucket List" ,解釋有點難意會,“Kick The Bucket” (註二)是用來說一個人已經過世了,相當於「翹辮子」的意思。“The Bucket List” 的意思就是一張要(或者最好、希望)在死前全部完成的清單。

這樣看當然有點太嚴肅了,不過,我想也可以當成是自己的一份願望清單。

逐漸長大後,多少也有點自己的體悟:現實是人的一生無法完成所有的願望,有時候甚至想做卻也無力完成想做的心願。即便如此,認知到能力有限 、和做不到的點開始,從現在慢慢開始累積所有曾經想過的願望,即使是在小的願望也可以,雖然不可能把所有希望的願望列上,就從自己應該做得到的開始,從登山旅遊的願望開始慢慢列起,希望有一天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可以慢慢一條一條的劃去。



不過,如果實在做不到,也請不用太苛責了,因為已經掛了!


的願望清單 (My bucket list)



  1. 帶著老婆出國玩一趟。
  2.  
  3. 玉山主峰 ~此生的心願…(2009-12-13)
  4.  
  5. 帶著全家人爬一座百岳。(2014-3-28)
  6.  
  7. 希望天氣晴朗的時候,能再來一趟桃山
  8.  
  9. 遠方的畢羊縱走,何時才能完成心願
        →2011-10-8 畢祿山 (當成半完成式吧!行有餘力再來補充的行程。)
  10.   
  11. 大霸尖山。
  12.  
  13. 真正的站在西合歡山山頂。
  14.  
  15. 走一回錐麓古道全程。
  16.  
  17. 走一趟八通關古道。
  18.  
  19. 走一回瓦拉米古道全程。
  20.  
  21. ......
  22.   
希望這是一份時時變動的清單,在我還有能力的時候,持續添加,還有刪除中......


延伸閱讀 / 參考資料 

註一:The Bucket List (2007)
  1. Witness something truly majestic 看見真正雄偉的景色。
  2. Help a complete stranger for the good 無私的幫助一位陌生人。
  3. Laugh till I cry 笑到哭為止。
  4. Drive a Shelby Mustang 開一輛 Shelby Mustang 跑車。
  5. Kiss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in the world 親吻世上最美的女子。
  6. Get a tattoo 刺青。
  7. Skydiving 高空跳傘。
  8. Visit Stonehenge 拜訪英國巨石陣。
  9. Spend a week at the Louvre 花一周待在羅浮宮。
  10. See Rome 遊玩羅馬。
  11. Dinner at La Chevre d'Or 在 La Cherie d'Or 餐廳用晚餐。
  12. See the Pyramids 看金字塔。
  13. Get back in touch (previously "Hunt the big cat," added after being earlier added and crossed off)重新聯絡(愛德華的女兒)(先前為「獵獅子」)。
  14. Visit the Taj Mahal 拜訪印度泰姬瑪哈陵。
  15. Hong Kong。
  16. Victoria Falls 遊玩非洲維多利亞瀑布。
  17. Go on a safari 遊玩非洲塞倫蓋提國家公園。
  18. Drive a motorcycle on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在萬里長城上騎乘機車。
  19. Sit on the Great Egyptian Pyramids 坐在金字塔上。
  20. Find the Joy in your life 找到你生命中的喜悅。


註二: “kick the bucket” 是什麼意思? 

" kick the bucket 字面上的意思是 ”踢桶子”
 ...............................

不過, 在一些語言學家考證之後
發現其實 bucket 這個字在古時候也有房子裡的 ”樑” 之意
古時的農家在宰殺牲畜時, 會把繩子綁在牠們的腳上, 然後把牠們掛在大樑上
動物會做垂死的掙扎, 腳不停地亂踢那根大樑, 這就是 kick the bucket 的由來

有趣的是, 這個典故和我們現在中文裡的 ”掛了” 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不過要注意的是, kick the bucket 是個俗語, 因此不能用在講長輩或尊敬的對象的過世
像我們不可以說: 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r father kicked the bucket.

這個片語通常是在講自己, 或是可以開這種玩笑的對象, 以及 ”無所謂” 的人, 像故事裡的人物

比如: I hope I will have no regrets when I kick the bucket someday.
The old farmer’s sons fought over his farm after he kicked the bucket."

註三:遺願清單 | 百度百科

《遺願清單》(The Bucket List)是由導演羅伯·雷恩拍攝的並於2007年上映的美國電影。電影講述兩個患了癌症晚期的病人如何面對癌症為他們帶來的“死刑”,及他們在餘下的日子裡如何度過豐盛和歡樂的人生的故事。




創作背景

為生活尋找快樂
編劇賈斯汀·扎克漢姆(Justin Zackham)只用了兩週的時間就完成了劇本的創作。
一點不誇張地說,影片的導演兼製片人羅伯·雷恩在只看到10頁劇本的情況下,就打算拍攝《遺願清單》了,當時他只是告訴他的製片夥伴艾倫·格雷斯曼(Alan Greisman)自己找到了下一個可以製作的影片,就像格雷斯曼回憶時說的:“我還記得自己一直在提醒他,希望他可以在看完劇本之後再做決定,但是他對此似乎沒有任何疑慮,因為劇本的主題非常接近他的內心世界,所以他是一門心思就拍它了,他知道自己 並非一時衝動。

說實話,我也非常喜歡這個故事,而且對裡面的角色產生了一種熟悉的感覺。”

兩個人隨後又聯繫了製片人克雷格·扎丹(Craig Zadan)和尼爾·默隆(Neil Meron),並將劇本拿給他們看,他們幾乎在同一年內就制定好了影片的拍攝計劃。

羅伯·雷恩本人確實對故事有着一種非常深刻的個人情感經歷,他覺得這是一個大多數人都能與自身生活聯繫到一起的話題,雷恩表示:“出生在‘嬰兒潮’時代並成長起來的人,似乎能夠以一種更加深刻的方式檢驗和評估自己的生活,所以我要說的是《遺願清單》真的能夠感動我們,同時又能引起共鳴。我們中有一些人,要麼是在父母身邊長大,要麼是由祖父母帶大的,他們會感激有這麼一個機會可以回顧那些逝去的時光,然後將目光放向未來,真正思考一下我們能夠利用被賦予的時間去做什麼呢?”與此同時,雷恩也開發出了整個故事所潛在的自然魅力和幽默感,以及非常有隱密性的個人環境,他繼續補充道:“影片就是講述了這樣的故事,兩個男人去全世界旅遊,用剩餘不多的時間,去燃燒他們的整個生命。”

克雷格·扎丹和尼爾·默隆對此並沒有流露出絲毫驚訝的表情,因為當劇本真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之後,他們發現自己也愛上了這個故事,隨着他們的認可,另一位製片人特拉維斯·諾克斯(Travis Knox)也加盟進來。

當特拉維斯·諾克斯說到自己是如何被整個故事所迷惑時,他表示:“那只是一個普通的週日晚上,我照常拿着一堆劇本打算挑燈夜讀,但它卻是第一部我拿在手中就久久沒辦法放下的一個。它是獨一無二的,結合了幽默和溫暖,我沒辦法讓它從我眼前溜走。”[2]

拍攝過程

  • 傑克·尼科爾森和摩根·弗裡曼特別為影片去剪了頭髮。
  •  
  • 導演羅伯·雷恩和摩根·弗裡曼幾乎同一時間想到,飾演愛德華·科爾的最佳人選就是傑克·尼科爾森。
  •  
  • 在影片拍攝之前,傑克·尼科爾森自己就有過住院的經歷,所以他特別為影片創造了一些即興的對白和表演。舉個例子,影片中的太陽鏡本來並不包含在劇本當中,但在醫院得到眼鏡的尼科爾森把它帶到了片場,導演羅伯·雷恩遂決定將其拍攝到鏡頭裡。
  •  
  • 曾經多次獲格萊美獎約翰·梅耶將會傾情演繹他的原創歌曲《說》(Say),那是他特別為影片創作的。
  •  
  • 值得一提的是,為演活癌症病人的角色,傑克·尼克爾森在片中剃光頭演出。

從死亡中領悟生活

至於製片人克雷格·扎丹,則對劇本留下了與羅伯·雷恩相似且難以抹煞的深刻印象,他說:“我們最喜歡雷恩的地方就在於,他總能從情感類故事中開發出幽默,這種能力在我們周圍是不多見的。這對於他作為一名導演所帶來的影響,足夠延續進這部《遺願清單》中。”艾倫·格雷斯曼則認為:“這是一個講述了友情、愛,以及尋找什麼才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的故事,它激發了很多種情感,但同時又能引發你的笑聲,在我看來,它最終會講述一些關於人生在世真正有意義的事情。”此外,就像主演之一傑克·尼科爾森承認的那樣:“這個故事也提醒了我們,這裡總有一些你因為今生沒有做過而無限懊惱的事情。”

整個故事都對焦在了兩個結伴旅行且不太靠得住的同伴身上,發生在他們之間的一切,是推動情節前進的動力,即使他們有着截然相反的社會背景以及南轅北轍的性格和經歷,然而他們共同分享的願望卻足以彌補這些表面上的不同。

影片中飾演卡特·錢伯斯的摩根·弗裡曼也對故事有着自己的認識:“你總會和那些與你有一些共同點的人結交朋友,這就是所謂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到影片中的兩個人,他們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能夠掌握剩下不多的生命,而且知道應該去做些什麼。當卡特遇見愛德華,他就得到了一個機會,第一次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情,對於一個覺得自己花去了一生時間去做別人想做的事情的男人來說,這個機會是強大且非常有誘惑力的。”[3]

卡特所列下的“遺願清單”,內容的涵蓋面是非常之廣的,從他以前不得不放棄的一個大學課程,到死後誰來贍養他的家人,導演羅伯·雷恩解釋道:“這算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履行職責,意味着幫助年輕人集中精神,好讓他們仔細思考一下,對於他們來說,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什麼又是他們想通過生活真正收穫的。”這算是一直以來都非常自省的卡特與生俱來的一個觀念,當他躺在醫院開始深思他對於生活的選擇自由時,再次想到了這個問題。即使卡特對於追求屬於自己的“清單”上的條款產生過興趣,但是他卻沒有現在就能達成的那種奢望,直到當愛德華看到了這個清單,並對此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愛德華對於“不”和“太晚了”擁有着完全不同的概念和認同,他建議兩人去做這些“清單”上列好的事情。幾乎是可以預料到的,他甚至在其中加上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當然,是以他獨特的魅力和方式。摩根·弗裡曼繼續闡明着兩個角色之間的與眾不同:“愛德華對待這個‘清單’,是以一種喧鬧的實踐方式,反之,卡特實現願望則更加依靠靈魂的方向,就像在見證一些莊嚴而宏偉的事情,更像是完全出於好心去幫助一個陌生人。而愛德華卻是在尋找一種刺激,就好像從一架飛行的飛機中跳出來,或去親吻這個世界最美的女孩。”[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